在大众的认知里,青岛崂山常常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,云雾缭绕的崂山道观仿佛是遗世独立的仙门圣境,承载着无数人对道士修行生活的好奇与遐想。传说中,崂山道士有着高深莫测的法术,能穿墙而过、御剑飞行,这些神奇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,让崂山的神秘色彩愈发浓厚。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下,崂山道观里的真实修行者现状究竟如何?他们是否还像传说中那样超凡脱俗?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踏上了探寻崂山道观的旅程。
踏入崂山的地界,连绵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道观的红墙黑瓦点缀其间,仿佛是一幅古老的水墨画。我们首先来到了太清宫,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道观,始建于西汉时期,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变迁。走进太清宫,香烟袅袅,钟磬声声,仿佛时光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。身着道袍的道士们或在殿堂中诵经祈福,或在庭院中清扫落叶,他们的神情专注而宁静,仿佛外界的喧嚣都与他们无关。
我们找到了一位年轻的道士,他名叫清玄,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。清玄告诉我们,他从小就对道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,高中毕业后便毅然决然地来到崂山,投身于道教修行。他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,清晨五点便起床诵经、练功,然后开始一天的劳作,包括打扫道观、种植蔬菜等。下午则是学习道经、研究道法的时间,晚上九点准时休息。在清玄看来,修行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通过修行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,远离尘世的烦恼。
清玄也坦言,现代社会的发展给道士们的修行带来了一些挑战。随着旅游业的兴起,崂山道观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,道观的宁静被打破。有些游客对道教文化缺乏了解,在道观内大声喧哗、随意拍照,这让道士们的修行受到了一定的干扰。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让道士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。虽然道观里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修行方式,但道士们也会使用手机、电脑等现代设备来学习和交流。清玄笑着说:“我们也不能完全与外界隔绝,适当接触现代科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,同时也能将道教文化传播得更广。”
除了年轻的道士,崂山道观里还有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修行者。我们见到了一位名叫静虚的道长,他已经在崂山修行了五十多年。静虚道长身材清瘦,面容和蔼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。静虚道长告诉我们,道教修行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,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。在他年轻的时候,道观的条件十分艰苦,生活物资匮乏,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,从未放弃过修行。如今,道观的条件虽然好了很多,但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,每天坚持诵经、打坐、采药、炼丹。
在与静虚道长的交谈中,我们感受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。他说:“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我们作为道士,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。”为了传承道教文化,静虚道长不仅在道观里教授年轻道士们道经、道法,还经常走出道观,到学校、社区等地举办讲座,向人们传播道教的养生理念和哲学思想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文化,感受道教的魅力。
离开崂山道观时,夕阳的余晖洒在道观的屋顶上,给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。回望那红墙黑瓦的道观,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道士们在岁月中坚守信仰、默默修行的身影。他们虽然身处现代社会,但依然保持着对道教文化的敬畏和对修行的执着,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他们的存在就像一股清泉,滋润着人们浮躁的心灵,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份内心的宁静与平和。